在撰写学术论文时,对专业概念的解释是必不可少的环节。然而,直接引用或照搬文献中的定义容易导致查重率过高。本文将介绍几种朴素有效的降重方法,帮助你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降低重复率。
1. 同义词替换与句式变换
这是最基础的降重方法。通过替换关键词的同义词,并调整句子结构,可以有效改变表达方式。
原句:人工智能是研究、开发用于模拟、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、方法、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。
改写:人工智能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学科,致力于探索和构建能够模仿、增强乃至拓展人类智能的理论体系、方法手段、技术路径及其应用系统。
2. 拆分与合并句子
将长句拆分为短句,或将多个短句合并为复合句,能显著改变文本结构。
原句: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,它使计算机系统能够从数据中学习并改进性能,而无需进行明确的编程。
改写: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,机器学习赋予了计算机系统特殊能力。它允许系统通过分析数据来自主学习,并持续优化其性能表现,整个过程无需依赖人工编程指令。
3. 转换表达角度
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概念,比如从功能、目的、过程或结果等维度进行阐述。
- 功能角度:该概念主要用于解决...问题
- 目的角度:提出该概念旨在实现...目标
- 过程角度:该概念的形成经历了...步骤
4. 增加个人理解与举例
注意:加入自己的理解或实际案例是降重的有效方式,但需确保学术严谨性。
在解释概念后,可以补充:“以...为例,该理论在实际中表现为...”。这样既丰富了内容,又降低了重复率。
5. 综合多源信息
不要局限于单一文献来源。查阅多篇文献中对同一概念的解释,提取核心要素,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整合重构。这样形成的定义更具原创性。
注意事项
- 确保改写后的解释准确无误,不歪曲原意
- 专业术语不可随意替换,以免造成概念错误
- 即使降重后,仍需规范引用原始文献
- 避免过度使用机器降重工具,可能导致语义不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