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什么是AIGC检测?
AIGC(AI-Generated Content)检测是指利用机器学习模型识别文本是否由人工智能自动生成。高校与期刊通过该检测判断论文原创性,防止学术不端。
- 检测对象:ChatGPT、Claude、Gemini 等生成内容
- 技术原理:语言模式、熵值、句法重复率
- 应用场景:本科/硕博论文、期刊投稿、会议论文
2. 2025年最新检测规则
根据教育部与知网、维普、Turnitin 联合发布的技术白皮书,规则升级如下:
- 模型版本:检测引擎升级至 GPT-4o 与 Llama-3 训练数据基线
- 检测粒度:句子级→段落级→全文级三重扫描
- 语言支持:中文、英文、中英混合文本同步检测
- 引用豁免:正确标注引用且比例≤15% 可豁免
- 数据更新:每季度更新一次模型,实时对抗“降重提示词”
3. 评分标准与阈值
AIGC指数 | 风险等级 | 建议动作 |
---|---|---|
0–10% | 低风险 | 可直接提交 |
11–30% | 中风险 | 人工复查,重点修改高亮段落 |
>30% | 高风险 | 需重写或深度改写,附原创声明 |
4. 合规与降重建议
- 原创撰写:先列提纲,再逐段手写,减少整段粘贴
- 深度改写:同义替换+语序调整+数据补充
- 引用规范:使用 GB/T 7714 格式,引用比例控制在15%以内
- 工具辅助:使用官方“AIGC合规检测”预检,提前发现问题
- 保留草稿:保存写作过程的思维导图、手写笔记备查
5. 常见问题
Q1:翻译英文论文再回译能躲过检测吗?
不能。2025版检测已加入跨语言模型,对翻译后文本同样有效。
Q2:使用AI润色会被算为AIGC吗?
若仅语法/用词调整且比例≤5%,一般不会触发高风险,但仍建议在致谢中声明。
Q3:检测结果多久更新?
官方检测平台每24小时重新跑批,提交后第二天可查看最新结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