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先别急着骂,先搞清它到底在干什么
打开任何一个查重系统,它们都会告诉你:“我们采用先进 AI 算法,精准识别抄袭。”
翻译成人话:它把你上传的论文打碎成 n-gram(通常是 5~13 个汉字/单词),然后去一个巨大数据库里做字符串匹配 + 机器学习打分。
于是,“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影像中的应用”
与 “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里的运用”
就可能被算成 高相似度。
这就是你觉得“有病”的起点。
2. 常见“病症”一览
- 误杀型:自己写的综述,因引用文献太多,直接飙红 40%。
- 漏网型:机翻英文再译回中文,系统完全无感。
- 玄学波动:同一篇论文,上午 8%,下午 18%,官方解释“算法更新”。
- 公式/代码:公式全是 LaTeX,全被判重复,简直离谱。
3. 自救处方(不鼓励学术不端,只教你合法避坑)
- 提前自查:先用正规渠道(学校免费次数、iThenticate 教育网等)跑一遍,心里有底。
- 正确引用:直接引语加引号,间接引用改句型+标注来源,别让系统以为你“复制”。
- 同义改写:主动句改被动句、合并拆分句子、替换专业同义词,但别用机翻糊弄。
- 图表化:大段描述性文字,能画图就别码字。
- 代码/公式:附到论文附录并以截图形式插入,正文只保留关键变量名。
4. 3 个高频 Q&A
Q1:AI 写作工具(ChatGPT 等)会被查出来吗?
A:目前主流系统已有“AI 生成文本检测”模块,但准确率飘忽,建议人工再润色,别直接复制粘贴。
Q2:参考文献列表算重复吗?
A:大部分系统可设置“排除引用”,但记得用标准格式(GB/T 7714、APA 等),否则会被误判。
Q3:重复率多少算安全?
A:看学校/期刊要求。本科 30% 以内、硕博 20% 以内、SCI 期刊常要求 15% 以内,但最终还是以人工审核为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