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撰写学术论文的过程中,查重率是许多学生和研究者关注的重点。为了降低重复率,有人会考虑将原文中的数据表述“换个说法”。那么,这种做法是否可行?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?
什么是“换个说法”?
“换个说法”通常指对原文的表达方式进行改写,例如:
- 将“增长了20%”改为“提升了五分之一”
- 将“大多数受访者(75%)表示同意”改为“四分之三的参与者持肯定态度”
- 调整句子结构,但保留核心数据不变
可以这样做吗?
从技术角度看,适当改写数据的表达方式是允许的,甚至是一种良好的学术写作习惯。它能提升语言的多样性,避免重复单调。
重要提醒: 改写必须基于真实数据,且不能改变原意。任何对数据的歪曲、夸大或缩小都属于学术不端行为。
改写数据表述的注意事项
1. 保持数据准确性
无论怎样改写,原始数据的数值和含义必须完全一致。例如,“80%”不能说成“接近全部”。
2. 正确引用来源
即使你改写了表达方式,只要数据来源于他人研究,就必须标注引用来源。改写不能替代引用。
3. 避免过度口语化
学术论文要求严谨,避免使用“差不多”、“大概”等模糊表述。应使用“约”、“近”、“接近”等规范词汇。
4. 结合上下文
数据的改写应与段落整体风格一致,确保逻辑通顺,不影响读者理解。
结论
将数据换个说法作为论文降重的手段,在保证数据真实、引用规范的前提下是可行的。关键在于“改写表达”,而非“篡改数据”。学术诚信永远是第一位的。建议优先通过增加原创分析、深化论证来降低重复率,而非过度依赖语言层面的调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