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需要降重?
SCI期刊对论文的原创性要求极高,查重率是评审过程中的重要指标。过高的重复率可能导致稿件被拒。因此,在撰写综述时,合理降重是确保论文顺利发表的关键步骤。
常见降重误区
- 单纯替换词语:仅用同义词替换,句式结构不变,仍可能被查重系统识别。
- 过度引用:频繁使用引号和直接引用会降低文章原创性。
- 机器翻译式改写:通过翻译软件反复翻译,语句不通顺,影响专业性。
有效的降重技巧
-
理解后重述(Paraphrase)
通读原文后,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句子,改变句式结构,如将被动句改为主动句,合并或拆分长句。
-
变换表达角度
从不同逻辑顺序描述同一内容,例如先讲结果再分析原因,或使用类比、举例等方式表达。
-
善用综述性语言
避免逐句引用,改用总结性语句概括多篇文献观点,例如:“多项研究表明…”、“近年来,X领域普遍认为…”。
-
规范引用格式
必须引用原文时,使用规范的引用格式(如APA、Vancouver),并标明出处,合理控制引用比例。
-
图表辅助表达
将文字描述转化为图表(如流程图、对比表),既能降重又能提升可读性。
实用建议
小贴士: 写作时先阅读多篇文献,形成整体理解后再动笔,有助于自然表达,减少对单篇文献的依赖。
使用查重工具(如Turnitin、iThenticate)进行预检,重点关注标红部分,针对性修改。注意不同期刊对查重率的要求不同,一般建议控制在15%以下。
结语
降重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,而是提升学术表达能力的过程。通过合理改写与规范引用,不仅能降低重复率,还能增强论文的逻辑性与专业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