⚠️ 温馨提示:以下内容纯属娱乐,反映部分学生在论文降重过程中的真实(且无奈)经历,请勿对号入座。学术诚信第一,合理引用,认真写作。
场景一:同义词替换的“艺术”
当“重要”变成“不次要”,“研究”变成“探求”,“发展”变成“蓬勃生长”...
图:论如何把“吃饭”写成“进行能量补给活动”
场景二:AI降重的“神操作”
输入:“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世界。” 输出:“智慧机器正对全球产生颠覆性影响。” 再输入:“智慧机器正对全球产生颠覆性影响。” 输出:“全球正遭受智慧机器的颠覆性冲击。” ...
图:AI降重后的句子,连作者本人都看不懂了
场景三:图片大法的“智慧”
文字查重?那我就把文字转成图片!于是,论文里开始出现各种“艺术字”截图...
图:答辩时老师问图里写了啥,我当场懵了
场景四:语序大挪移
“小明吃了苹果。” -> “被吃的苹果是小明。” ... 这语法,连Siri都听哭了。
图:为了降重,语法已阵亡
网友神吐槽精选
“我的论文查重率从45%降到38%,代价是导师问我是不是得了脑震荡。”
“降重软件建议我把‘中国’改成‘华夏大地’,把‘北京’改成‘帝都’,我差点以为在写玄幻小说。”
“最怕答辩时老师指着某段说:‘这段写得很有特色,能解释下这里的‘能量补给行为’具体指什么吗?’”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