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提交SCI论文时,高重复率是许多研究人员面临的常见问题。期刊通常要求重复率低于一定阈值(如15%-20%),否则可能被直接拒稿。本文将分析重复率过高的原因,并提供实用的解决策略。
为什么SCI论文重复率会过高?
- 直接复制他人文字:未适当改写或引用,直接使用文献中的句子或段落。
- 过度引用:即使正确引用,过多连续引用也会导致重复率升高。
- 方法部分雷同:实验方法描述常与已有文献相似,容易被查重系统标记。
- 自我重复:重复使用自己已发表论文中的文字,未获授权或未正确引用。
- 常用术语和短语:某些专业术语、固定搭配无法避免,但大量使用会增加重复率。
如何有效降低论文重复率?
- 理解查重报告:仔细分析查重报告,区分“引用”和“非引用”重复部分。
- 改写与释义(Paraphrasing):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原文意思,改变句式结构,替换同义词,但保持原意准确。
- 增加原创性内容:在讨论和引言部分加入更多自己的分析、见解和总结。
- 优化方法描述:使用被动语态、改变语序、合并或拆分句子来描述实验步骤。
- 正确引用:确保所有引用都符合目标期刊的格式要求,并在文内和参考文献列表中准确标注。
- 使用查重工具预检:在投稿前使用可靠的查重软件(如Turnitin, iThenticate等)进行自查。
重要注意事项
降低重复率的最终目的不是“应付”查重系统,而是确保研究的原创性和学术诚信。过度依赖“降重技巧”而牺牲内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是不可取的。
- 避免使用所谓的“自动降重”软件,它们可能生成语义不通或错误的文本。
- 核心概念和专业术语通常无法完全避免重复,这是正常的。
- 不同期刊对重复率的要求不同,需提前了解目标期刊的具体规定。
总结
面对SCI论文重复率过高的问题,关键在于提前预防和科学修改。从写作之初就注重原创表达,合理引用,并在完成后进行仔细的查重和修改,是提高论文质量和发表成功率的有效途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