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撰写学术论文时,引用法律法规是常见且必要的。然而,由于法律法规条文具有高度规范性和固定表述,直接引用容易导致查重系统判定为重复内容。本文将介绍几种实用的方法,帮助你在引用法律法规时有效降低重复率。
1. 理解原文后进行改写
最核心的方法是理解法律法规条文的实质含义,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。这并非简单的同义词替换,而是对原意的准确转述。
- 改变句式结构:将长句拆分为短句,或将多个短句合并为复合句。
- 转换表达角度:从“规定了...”转变为“要求...”、“明确了...”或“确立了...”等。
- 提炼核心要点:只保留关键信息,省略不影响核心意思的修饰语或程序性描述。
注意: 改写必须保持原意的准确性,不能曲解法律条文。对于关键术语(如“故意”、“过失”、“重大误解”等),应保持原样。
2. 结合上下文进行阐释
避免孤立地引用法条。将引用内容融入你的分析和论证中。
例如,不要只写“根据《民法典》第584条规定...”,而是可以写成:“在违约责任认定中,损失赔偿范围应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(《民法典》第584条),这体现了完全赔偿原则的要求。具体到本案...”。
3. 使用间接引用(转述)
对于非关键性或常识性的法律规定,可以采用间接引用的方式,即不直接写出法条原文,而是概括其内容并注明出处。
例如:“我国法律明确规定,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和选择权(参见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第八条、第九条)。”
4. 合理使用直接引用
对于定义性、关键性或存在争议的条文,直接引用是必要的。此时,应:
- 使用引号明确标示。
- 控制引用长度,避免大段复制。
- 确保引用格式符合学校或期刊要求(如脚注、尾注或括号夹注)。
5. 规范引用格式
正确的引用格式本身有助于区分引用内容和原创内容。常见的格式包括:
- 脚注/尾注:在页面底部或文末列出引用来源。
- 作者-年份制:如(张明楷,2020)或(《刑法》第236条)。
务必遵循你所在机构或目标期刊的具体要求。
6. 善用查重工具自查
在提交前,使用正规的查重工具(如知网、维普、万方等)进行自查。重点关注标红部分,检查是否因引用不当导致重复率过高,并针对性地修改。